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在京成功举办

由南京农业大学气候变化与农业研究中心潘根兴教授发起,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林而达研究员、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南志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研究员等专家共同担任执行主席的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2010927-29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由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邀请的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与推广方面的45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就“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草地及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农业新产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民生”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报告和讨论。林而达研究员和潘根兴教授分别作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适应与应对”和“农业与气候变化的若干科学问题”的主题评述报告。任国玉研究员、邹建文教授、南志标院士和马世铭研究员分别作了“现代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草地与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与“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农村发展及农民民生”等中心议题评述报告。近年来关注和从事气候变化与农业研究,特别是适应和应对的技术发展和实践的一批专家发表了专题报告。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化与农业资源研究所唐华俊研究员团队的杨鹏研究员发表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研究员团队的王金霞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吕军教授发表了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中国气象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周广胜研究所员和中国农业大学杨晓光教授发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及作物播种面积及耕作制的可能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林教授在专题报告中生动地介绍了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农业实践和应对效果,提出了引导农民进行有组织和有针对性的应对的经验和理念;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汪诗平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佟建明研究员报告了气候变化对设施畜牧业的影响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谭淑豪博士等发表了气候变化对农民和脆弱人群生计及农村发展的影响的看法。

与会专家分别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特点和主要因素、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资料与方法学、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畜牧业影响的观测、分析和模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和开放性的讨论。大家认为,在气候变化与农业领域,尚存在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滞后性,科学问题的不确定性等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分析和厘定,如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升温和CO2肥效的互作效应,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的长期和短期效应,直接和间接效应等都是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的充分认识, 制约了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和战略的确立。同时,我国也尚未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与农民生计的影响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而这对于认识应对气候变化中农村经济和农民民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与会专家认识到,认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多和长期的观测和试验研究资料,需要多学科和多区域的协作和联合研究。 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例如农业气象服务极端性灾害天气的预测预报和监控能力建设和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观测和试验网络建设,并加紧研究和筛选一批应对技术方案和应急预案与生产技术规范。  

会议的成果将通过香山科学会议的内部简报、《科学前沿与未来》的专文综述进行详细介绍。





`

1 380次香山科学会议执行主席(前排自左到右,林而达,潘根兴,南志标,任国玉)

2 潘根兴教授在作主题评述报告

3.会议讨论热烈。这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汪诗平博士在发言



| 发布时间:2010-10-08    查看次数: